国家一级中药工业企业标准(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3:14:10   浏览:90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一级中药工业企业标准(试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一级中药工业企业标准(试行)

1989年12月2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一、中成药主要产品质量考核指标
(一)企业选定的主要产品应是省、市级以上优质产品,其中必须有国优、部优产品,产值之和应达到企业总产值的60%以上,品种数不得少于两种。
(二)每一主要产品须按《中成药产品分等质量标准(试行)》剂型通则一等品标准检测。杂志检查项下的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均须检测(含朱砂、雄黄等矿物质药材的重金属、砷盐项目免检),出厂达标率100%。
(三)一级企业每一主要产品质量标准须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每一产品质量标准中都要有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中国药材公司质量检测站负责对一级企业的主要产品质量抽验,其抽验方法为抽取一级企业考核年度主要产品各三批,按审定下达的一级企业主要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全检,并出具报告,其抽检合格率为100%。凡因厂方责任产生质量问题,造成商业退货,均为质量事故。
(五)国家对产品质量监督性市场抽检的产品(企业所有的产品)合格率为100%。
二、中成药主要产品物耗考核指标
(一)中成药主要产品原材料消耗按综合消耗考核,即主要产品全部原辅材料消耗价值量之和应达到全厂产品原辅材料消耗价值量之和的70%以上,其计算公式如下:
主要产品全部原辅材料消耗价值量之和
------------------------------------×100%≥70%
全厂全部产品原辅材料消耗价值量之和
注:1.本公式中不含能耗价值量。
2.物耗价值量按考核年度全年消耗计算。

(二)考核中成药每一主要产品投料中药材的出粉率、出膏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得粉量
出粉率=------------------------------×100%
按工艺规定每批产品中药材投料量
子项——符合标准细度的粉量
母项——经挑拣、洗净、干燥的中药材投料量
得膏量
出膏率=------------------------------×100%
按工艺规定每批产品中药材投料量
子项——按工艺规定密度折干膏量
母项——经挑拣、洗净、干燥的中药材投料量
每一主要产品的出粉率、出膏率标准数值另行
公布。
(三)考核中成药每一主要产品的成品率,其计
算公式如下:
每批产品实际产量
成品率=----------------------------×100%
按工艺规定每批产品的理论产量
子项——指凭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单入库量
母项——指按工艺规定每批产品投料应出的产
量,或按下列公式计算的理论产量。
按工艺规定每批产品原辅料投料量(或配制总体积)
理论产量=----------------------------------------------
产品规格重量(或体积)
子项——指经粉碎后的净粉或提取的浸膏折干
膏量以及其它辅料的投料量,液体制剂则指所投原
辅料配制的总体积量
母项——指各种剂型产品的规格重量或体积。
如每丸、粒、片、瓶、块、袋、包、张、支等的重
量或体积
(四)中成药主要产品成品率按产品剂型分别考
核,主要剂型及标准值如下:
------------------------------------------------------------------
产 品 剂 型|标准值≥%| 产 品 剂 型 |标准值≥%
----------------|----------|------------------------|----------
1.蜜丸、大蜜丸| 98 |6.冲剂 | 98
小蜜丸| 98 |7.散剂 | 98
水蜜丸| 98 |8.胶囊剂(纯药粉) | 96
2.泛丸、水泛丸| 97 | (浸膏加生药粉) | 97
糊丸| 97 |9.糖浆剂(100毫升)| 98
3.微丸 | 98.5| (10毫升) | 97
4.浓缩丸 | 98 |10.口服液 | 96
5.片剂 | 98 |11.膏药剂 | 94
--------------------------------------------------------------
注:1.其余未列剂型标准值另行公布。
2.考核主要产品成品率,按考核年度每批
产品成品率的年平均值计算。
(五)国家一级中药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指标应达
到国家一级节能企业标准,并验收合格。
三、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国家一级中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
效益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人均利税额
企业类型 | 元/人 | % | 元/人
------------------|--------------|----------|----------
I型 | 34000 | 37 | 8500
Ⅱ型 | 48000 | 47 |12000
----------------------------------------------------------


(一)考核主要产品中,滋补类药品(以人参、鹿茸、王浆类为主要成分者)产值与全厂总产值30%以上及有厂外加工(即前处理、包装等)的企业按Ⅱ型指标考核;其余中成药生产企业按Ⅰ型指标考核。
(二)各项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
1.全员劳动生产率=------------------------
考核期内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按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计算。
实际利润÷税金
2.资金利税率=------------------×100%
全部资金平均占用额
子项税金——指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
建税、资源税、车船税、房产税
之和
母项——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占用额+定额流动
资金平均占用额

注:(1)在计算固定资产净值时,对“七五”期间列入各级技改计划项目新增加的企业固定资产,自项目验收转入正式固定资产的年度算起,分五年摊入,逐年分摊的比例为10%、20%、40%、70%、100%。在填报经过剔除后的资金利税率时应同时填报未经剔除的资金利税率。
(2)企业用于贵重、短缺原料的储备资金按三个月合理库存计算。
实现利润+税金
3.人均利税额=------------------------
考核期内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四、管理条件考核指标
(一)必须达到中成药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全面质量管理奖。
(二)获得国家一级计量合格证书。
(三)“三废”排放达到地方标准,并取得合格证。
(四)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1.在考核期内和评审期间,凡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多人中毒事故,发生无伤亡人员的重大经济损失事故,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万元以上(含三万元);或发生一万元以上(含一万元)三万元以下的无伤亡人员较大经济损失二次的企业,取消其申报当年国家一级企业的资格。
2.在考核和评审期间,凡发生工伤死亡事故,取消当年申报国家一级企业的资格。
3.经省、市劳动部门考核,符合劳安字(1989)5号文的要求。
(五)设备管理
1.企业的主要设备完好率≥95%。
2.静密封点泄漏率≤0.5‰。
3.设备基金利用率≥95%(考核期三年累计计算亦可),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大修费实际支出额+设备折旧实际支出额
设备基金利用率=--------------------------------------------------×100%
设备大修折旧提取额+上年结转+出租转让及报废设备额

(六)计算机应用
1.生产经营系统应用计算机管理,并已联网。
2.在生产过程中已开发了工艺单板机控制。
(七)党政分工明确,理顺党、政、工三者关系,并有完善的党委、厂长、职代会三个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体系。
(八)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奖惩制度明确,在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卓有成效,企业经营机制得到改善,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
(九)企业制订有切实可行的近期、远期相结合的经营发展规划和措施,有经营发展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有技术储备,推动技术进步,企业发展有后劲。
(十)建立起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管理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
(十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一标准化、计量、教育、信息、定额、规章制度等达到先进、准确、齐全、配套。班组管理工作完善,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十二)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对自销产品必须根据不同销售对象执行不同的价格。

附件:国家一级中药工业企业主要产品质量申报表
企业申报中成药主要产品质量标准,应填报下列表式(表一、二、三)一式三份,于上一年四季度内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质量司,并抄报中国药材公司质量监测站一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下达,自下达之日起执行。
表二中所列检测方法一项应含有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说明。
表一 总表
------------------------------------------------------
|主要产品名称|剂型|占总产值%|产品规格|包装规格|
|------------|----|----------|--------|--------|
| | | | | |
|------------|----|----------|--------|--------|
| | | | | |
------------------------------------------------------
表二 主要产品质量标准申报表
产品名称:(每一主要产品填一份)
------------------------------------------------------
| | 质 量 标 准 | |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
| |合格品(法定)标准|一等品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三 国家一级企业主要产品技术质量与国际水平对照表
厂名:
----------------------------------------------------------------------------------------------
产| | | |工业发达国家七十年|
品|主要产品|产品年产值| 主要技术质量指标 |代末八十年代初水平| 具有相应检测
序| | 占企业 |------------------------------|------------------| 资格的或质
号|名 称|总产值% |名|计量|部颁国家一|企业自检|国家名称| 指标值| 量、标准部门
| | |称|单位|级标准值 |达到水平| | |
--|--------|----------|--|----|----------|--------|--------|--------|负责人:(签名)
| | | | | | | | |部门:(盖章)
| | | | | | | | |日期:
----------------------------------------------------------------------------------------------
注:“工业发达国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水平”一栏要填写某一个国家(公司)在这一时期内国际公认的同类产品
先进质量标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昌市机动车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机动车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南昌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

  第一条 为了防治机动车交通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行驶的机动车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禁止机动车安装、使用音量超过105分贝的喇叭。
  第四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其他机动车不得喷涂、安装、使用上述车辆专用的或者与其相类似的标志图案、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
  第五条 在本市下列区域和路段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一)昌南大道、昌东大道、富大有路、沿江北大道、沿江中大道、沿江南大道围合的区域(不含昌南大道、昌东大道);
   (二)祥云大道、昌樟高速、昌九高速、黄家湖东路、黄家湖西路、昌西大道、双港西大街、双港东大街、双港南路、赣江北大道、赣江中大道、赣江南大道围合的区域(不含祥云大道、昌樟高速、昌九高速、黄家湖东路、黄家湖西路、昌西大道);
   (三)南昌大桥、八一大桥、赣江大桥、洪都大桥。
   湾里区和各县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划定并公布禁止机动车鸣喇叭的范围。
  第六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
  第七条 在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区域和路段,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机动车上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安装警报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000元罚款。
  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 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00元罚款。
  第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使用警报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50元罚款。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机动车上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罚款。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防治机动车交通噪声污染的通告的通知》(洪府发〔1997〕24号)同时废止。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山西省政府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做到采储平衡,防止大面积大幅度水位下降,地面沉陷,水质恶化,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根据《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辖区范围内一切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农村社队和个人。
二、各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对辖区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城乡人民生活引用地下水所进行的勘探、开发、利用和保护,都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进行全面集中管理。改变盲目开采和过量开采地下水的现状。
三、各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要组织协调水利、地质、城建等有关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区域性的调查、勘探和动态观测等,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
四、县和省辖市郊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暂由当地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城市市区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暂由当地城建部门统一管理。其任务是:制定辖区内的开采计划,下达用水指标,监督用户执行计划情况,进行计量收费,承担地下水动态观测和水质监测。
五、开发地下水要合理规划,优先安排生活用水,合理分配工业、农业用水。凡地下水过量开采的地区及水源补给区,不准再凿深井。其他地区也要严格控制凿深井。凿深井一定要封闭浅中层水源,并根据当地地下水可采储量的情况,严格控制井距和开采量。
各地开发地下水的规划和年度开采计划,需报上一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审批。
六、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开发地下水工程,都要纳入本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进行水文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并向水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送勘查设计文件。
城镇辖区内的地下水开发工程,须附城建部门的初审意见,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工程,须附县(区)水利部门的初审意见,报上一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审批,发给勘探或开发批准证书,方可动工。
七、凡日开采量超过一万吨的工矿企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水源工程,由当地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审查,报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批准;其他的由地、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批准,报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备案。
开凿浅层井,由县(区)水利部门审查批准,报地、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备案。
跨县(区)的边界地下水开发工程,须经地、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批准。
浑源汤头、忻县奇村、孟县四平安、夏县南山底等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工程,水温在三十度以上的由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批准;其他的由地、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批准,并要严格控制,重点保护。
八、银行、物资、电力、施工部门,凭凿井、勘探和开发批准书予以拨款,供应设备、物资和电力,进行施工。
未经批准私自违章凿井和开发地下水者,各级水资源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停建、查封水井或停止使用。
九、凿井和其他开发地下水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按照规定填报竣工报告书,并报送水文地质勘探成果及有关资料,由业务主管部门进行验收,经水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领取使用证书。
各取水井和其他工程设施,部必须安装量水设施。否则按全日最大抽水量计算取水量。
十、凡现有的城市自来水公司公用水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自备水井,在本办法公布后,限期向水资源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对于分布过密、取水极不合理的水井,各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有权进行调整。根据合理布局、采储协调的原则,分别情况,确定继续使用、征用、并网合用或封闭停用。凡同意留用的水井,发给使用证书。
十一、各单位的自备水井及其他开发地下水工程,都要确定专人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搞好维修、保养和使用,并按时报送用水计划、统计报表和观测资料。
十二、用水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保护水源。不准在水井水源防护地带设置污水沟、坑、厕所等设施,严禁将超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液排入水井。未经水资源主管部门同意,不准用其他水源回灌深井。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打井、采煤和开矿时,严禁打漏水钻破坏地下水资源。
对水源已被污染或破坏的地区,要查明情况,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限期治理。可采取限制水量开采、停采和人工回灌等措施,尽快恢复良好状态。所需治理费用,由肇事单位承担。
十三、对自备水井实行计量,并征收水资源费。在计划指标内用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淮:凡在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榆次、临汾、侯马七个市和运城盆地、晋中平川、泽州盆地等缺水或超采地区及朔县神头、平定娘子关、霍县郭庄、临汾龙子祠、洪洞霍泉、潞城辛安等重要泉域范
围内,工业用水提取地下水每吨征收六分,城镇人民生活用水每吨征收五分。其他地区开发地下水,征收水资源费按上述标准减半。农村人畜吃水、农田灌溉暂不征收水资源费。
十四、超计划指标用水,除按标准征收水资源费外,凡超过用水计划百分之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以内的超过部分,分别按原价加一、二、三、四、五倍收费。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超过部分除按六倍以上收费外,还要强行减少供水量。
十五、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分别处于五千至五万元罚款,并扣除单位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的当月奖金和当月工资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对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私自转让地下水资源勘探、开发、使用权者;
(二)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勘探,凿井、取用地下水者;
(三)违反规定和条例,造成地下水资源破坏或污染者。
十六、各地、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1982年12月21日